电能替代能为我们带来什么?是现代化的生活、清洁的空气。近几年,国家电网公司在多个领域推广电能替代,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减少直燃煤、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。电能替代在减少雾霾、改善大气质量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。
在电能替代的推广过程中,城乡居民体会到电气化生活的便利舒适,企业也尝到了用电的甜头。然而,依然有人“想而不敢用电”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解决?本报记者带你探访项目实施家庭,讲述电能替代故事,找寻电能替代推广的答案。
用电=现代生活
电网连万家,共享电气化。电气化生活,便捷舒适、清洁安全。近年来,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广智能家居技术和节能电器产品,将安全、绿色、高效、清洁电能推广普及到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洗衣机、空调、电冰箱,前几天,江苏丹阳蒋墅镇史家村村民史悦女士一口气置办了几样大家电。
“家里好多电器都有些年头了,前段时间,在镇上逛商场时,刚好碰上供电公司在搞‘共享电气化’活动,我们家花6000多块钱新添置了几样家电,在享受商场优惠的同时,还得了供电公司赠送的50元电费红包。”史悦告诉记者。
史悦所说的活动,是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营范围内推广的“电网连万家、共享电气化”活动。
近年来,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,大大提高了供电能力,打通了电力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极大提高了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营区域内广泛开展“电网连万家、共享电气化”主题活动,普及各类便民家电,使城乡居民真正体会到电气化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幸福感。
在史悦的记忆里,“以前夏天或冬天,我们家都需要开空调,开电暖气,这些电器的功率高,不能和其他电器一起使用。有时孩子在书房学习开了空调,我们夫妇俩在客厅看电视就只能扇扇子了。”
如今,史悦描述的这种情况早已不复存在。今年,镇江供电公司精心开展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,为了使居民客户充分享受到电气化生活的优越性,在“电网连万家、共享电气化”活动当天购买家电超过3000元的居民,都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电费红包,这也是镇江供电公司鼓励居民融入智能电气化生活的一种手段。
不止是在农村,在家电普及程度较高的城市,国家电网公司也在借助“电网连万家、共享电气化”活动,向用户宣传新型电力消费理念,使城市居民进一步享受到智能电气化生活的便利。
前段时间,家住北京官园社区的赵大妈便和邻居们体验了一回“全电厨房”的魅力。在北京城区供电公司营业厅内,赵大妈亲眼见到了“全电厨房”样板间,厨房内的每一样新鲜物件,都让赵大妈感到好奇。
两年前,女儿就曾经给他们老两口买过一个电磁炉,但当赵大妈用电磁炉炒了菜,老伴却说怎么吃都不对味,最后还是回归了传统炉灶,家里的电磁炉就闲置在了一边,一直没用过。“这样的灶台全部靠电加热,不能控制火候,炒出来的菜味儿不就变了么?”掂起电磁灶上的炒锅,赵大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。
“放心吧大妈,我们这套电炊具已经进行了充分改进,具有与传统燃气炊具一样的‘火力’,尤其符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,适应于爆炒、蒸、煮等各种烹饪方式。”一旁的工作人员立马上前为赵大妈解答了心中的困惑。
与传统厨房相比,“全电厨房”装备一点不差,还拥有节能、环保、安全、舒适等多重特点。国网北京节能公司为此次活动提供主要技术支持,技术工程师曾邦杰告诉记者,使用“全电厨房”做饭更加高效,厨房中电磁灶的热能转化率可以达到90%,远远高于传统燃气灶的30%。此外,电炊具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排放任何污染气体,电磁加热也不会造成厨房内空气温度的升高,极大改善了厨房环境。
“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电能带来的便利,是我们对‘共享电气化’的理解。”北京城区供电公司营销部第一党支部书记陈牧云是“全电厨房”体验活动的主要策划人,在她看来,日常生活中电气化普及度越高,智能化就会越全面,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提升。
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逐渐向低碳化、清洁化、高效化转型,电气化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,电气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高效,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、居民生活的现代化程度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居民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529度,仅为美国的12.3%,欧盟的24%、韩国的39.1%,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阶段。
推广智能家居技术和节能电器产品,就是将安全、绿色、高效、清洁的电能推广普及到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根据“电网连万家、共享电气化”主题活动部署,到今年年底,国家电网公司将力争在经营范围内推动家庭耐用电器销售5000万台,新开通“掌上电力”APP和“电e宝”用户5000万户,在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程度的同时,为城乡客户提供更便捷优质的供电服务。
用电=洁净环境
近日,京津冀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,让不少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感到忧虑。而“煤改电”一类的电能替代项目有利于大气污染的治理。
“居民家庭电气化就是电能替代。电能替代不光是要提倡居民提高生活电气化水平,更重要的是,减少大气污染,保护环境,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”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885亿度,同比增长4.5%,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0.8%。
这些纸面上的数据反映在居民的生活中,则意味着更加清洁的用能方式和更加优质的生活。
10月19日,京津冀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,影响范围达26万平方公里。这让不少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感到忧虑:“还没到11月‘供暖季’,雾霾天气就这么严重,要是冬天开始用煤取暖,估计出门时真就伸手不见五指了!”
然而,对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西树行村村民陈建华而言,冬天的取暖季早已大变样。
“都说燃煤取暖进一步恶化了北京的空气环境,今年我们可不能再拖后腿了。”陈建华告诉记者,去年,国网北京电力就在西树行村实施了“煤改电”工作,居民冬季的供暖质量不仅有了提高,村子里也彻底告别了燃煤取暖带来的环境污染。
在进行“煤改电”之前,陈建华一家每到冬天,就要备上三四吨大烟煤,用于冬季的室内采暖。“寒冬腊月早起晚睡伺候煤炉子不说,还弄得家里到处都是煤灰。”陈建华指着家中被煤烟熏黑的墙面告诉记者。
“用储能式电暖气后,我们家里变得格外整洁,取暖效果也有所改善,室温比之前提高了七八度。”陈建华告诉记者,“煤改电”不仅改善了冬季家中的供暖环境,还实实在在地为家里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:“去年,我们家一个冬天取暖大概用了8000度电,花费2400元,今年我们享受到了政府的低谷电价补贴,自己掏1毛,政府补2毛,估计用不了1000元,就可以满足整个供暖季的用电需求了,这可比以前烧煤节省了一大半钱呢!”
今年5月,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》,在重点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的领域之中,北方居民采暖赫然在列,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电能替代的重点。以国网北京电力为例,该公司今年已完成电能替代量20.35亿度,居民“煤改电”项目完成18.7万户。
“‘煤改电’一类的电能替代项目不仅有利于大气污染的治理,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的提高。”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处长赵乐告诉记者,以北京郊区‘煤改电’用户为例,改造后居民用户的户均容量达到了9千瓦,这便为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必要的硬件基础。
进入10月下旬,吉林省桦甸市常山镇的最低温度已经降至0摄氏度,家住前西林屯的村民王久波用上了新铺设的电热膜。
“像我们家这种六七十平米的房子,过去烧煤或者烧柴取暖,满屋子都是烟气,家里人都睁不开眼睛。现在好了,一摁开关,电热膜自动升温,整个房间里就能暖和起来,安全又环保。”
然而,在铺设电热膜前,王久波心中还是有一些纠结:“总感觉电这玩意儿见不到火,怎么能把屋里变暖和呢?”如今,使用电热膜后,王久波彻底打消了这样的顾虑:“以前这个季节,即使烧了煤,在屋里也要穿上毛衣,现在用了电采暖,一件单衣就不冷了,轻便得很!”
事实上,大范围推行电采暖只是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电能替代的一个方面。今年1至8月,国家电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为计划,推广电能替代重点项目2.8万个,替代电量811亿度,电能替代工作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,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。
实践证明,将燃煤通过高效机组转化为电能,对大型高效火电机组排放进行集中环保处理,排放水平可以达到环保要求,明显优于散烧煤。数据显示,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替代总潜力约10000亿度,相当于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减少直燃煤4.5亿吨,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,减排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1828万吨。
用电=绿色发展
对于居民来说,要让更多的电气化设备进入家庭,使电能替代真正造福生活,需先改变居民的一些老观念。而对于电能替代的“主力”——工业企业来说,还需更多配套政策落地支持。
根据记者此前采访,今年7月,上海联化化工用燃油锅炉替代了燃煤锅炉,污染排放减少了不少。然而,用燃油代替燃煤并不是高昂心目中的最佳选择。作为一名企业用能负责人,高昂深知,企业绿色发展用能的最佳选择是电。高昂苦笑了一声说:“企业内部配电改造工程太大了,前后的费用都比较高。”
高昂的苦衷,上海嘉定供电公司非常了解。“嘉定供电公司为企业提供了增容费用减半的优惠政策,但对于上海联化而言,改造费用依然是巨大的。”上海嘉定供电公司营销部员工钱根源说,如果要把联化化工用于化工品蒸汽加温的锅炉替换成电锅炉,现有的变压器不能满足需求,需要对配电设备进行改造。
“想而不敢用电”的企业不只上海联化一家,许多企业都因改造费用高望而却步,已经实施改造的企业,投资成本也是不菲。今年夏天,安徽淮北市供电大厦已经采取的电锅炉和蓄冷空调系统,投资成本达410万元,相比传统空调,拉平成本需要5到10年。
“现在,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工业企业的共识,客户不愿改造,无非是经济原因,经济持续低迷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实施电能替代改造的意愿明显不足。”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。
“在推行电能替代时的过程中,如果地方配套政策能跟上,对企业给与相应的补贴,鼓励应用电能替代项目,就能提升企业积极性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,“如果各地都能按照八部委的《意见》执行,将政策落实到位,那么电能替代的局面将大为不同。各地可以从规划、补贴、价格、环保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,将电能替代列入地方发展规划、城市整体规划和政府重点工作。”
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了解到,自八部委发文以来,电能替代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。今年新增电能替代相关政策646项,超过去年的总和,覆盖地区、涉及领域和支持力度全面提升。例如:四川通过直接交易利用富余水电替代燃煤自备电厂,新疆争取新能源上网电价与电采暖用电价格联动机制,甘肃、河南争取扩大分时电价执行范围,并纳入全省电价平衡,北京、冀北、河北、上海、吉林等单位分别促成政府出台了对煤改电、电采暖和岸电设施的补贴政策。天津、山西印发煤改电方案,限时拆除分散燃煤锅炉,江西将电能替代纳入江西省能源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
从2013到2015年,国家电网公司已在15个领域推广24种替代技术,累计实施热泵、电窑炉、电锅炉、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项目3万余个,完成替代电量1403亿度。
电能替代的关键一是政策的推广和落实,二是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。
记者调查得知,近年来,电能替代技术水平获得了很大提升。电窑炉、自备电厂、电锅炉、热泵仍然是电能替代的主力技术,而其他技术种类还有很多,如农产品加工电制茶等,但规模效应不足,为了降低成本,促进产业化,很多地方没有电能替代技术和设备的产业研发能力,技术应用的市场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挖掘。同时,电能替代技术标准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提升。